南财人物故事

“一带一路”上的两种乡愁——俄罗斯留学生伊莉娜的南财故事

文字:刘睿琳,龚莉红  图片:受访者本人提供   发布日期:2025-07-30  浏览次数:

暮色给女性抹胸开襟哺乳衣的注意事项的梧桐大道镀上金边,一位身着汉俄双语文化衫的金发姑娘正俯身为艺术展调整套娃彩绘的位置。这个被亲切唤作“伊莉娜姐姐”的姑娘,是来自俄罗斯的留学生伊莉娜。从涅瓦河畔到秦淮河边,三年时光,她在南京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努力生长。

伊莉娜作为2025届毕业生留学生代表发言

伊莉娜生活照

从迷惘到融入

2022年11月,南京的初冬寒潮裹挟着陌生的气息,伊莉娜拖着行李站在南京南站,看着导航软件上的俄语提示与现实的汉字标识形成错位。这个瞬间,成为她文化适应历程的开端。初来乍到的挑战接踵而至——语言障碍、生活习惯差异,甚至简单的垃圾分类都让她手足无措。然而,女性抹胸开襟哺乳衣的注意事项的各位导师们为她打开了温暖的大门。

生活导师用中俄对照的垃圾分类流程图化解她的窘迫;学术导师总会在批改她满是红批注的作业后,写下“你的思考视角很独特”的鼓励;语言导师则带她走进南京博物院,在六朝人俑与俄罗斯套娃的对比中,讲解“文明的镜像性”和语言符号背后的厚重。这些细微的关怀,让伊莉娜的异国求学路逐渐明朗。她曾在日记中写道:“在俄罗斯上网课时,我担心无法真正融入中国校园,但老师们的耐心与专业让我相信,距离从不是障碍。”

从知识到共鸣

真正的归属感,来自课堂内外的思维激荡。2024年“正大杯”市场调查分析大赛的决赛现场,伊莉娜与同学们合作的项目引发评委热议。她创造性地将俄罗斯的传统与新中式文化现象嫁接,最终斩获一等奖。伊莉娜与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师生一起报送参赛课题《丝路新语——“一带一路”背景下“文商旅”深度融合领航者》,夺得了第十四届“挑战杯”秦创原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主体赛国家级铜奖。“知识应该是流动的,就像中国的茶香一样,跨越国界,滋养更多人。”她笑着说。在与中国、泰国、哈萨克斯坦同学的合作中,她逐渐领悟:“文化差异不是隔阂,而是灵感的源泉。”

伊莉娜(左三)与“正大杯”队友合影

从语言到文明

2024年留学生汉语竞赛的舞台上,伊莉娜的演讲引发全场共鸣:"俄罗斯人用冰雕留住冬天的记忆,南京人用梧桐记录城市的历史,原来我们对时光的眷恋如此相通。"这番诗意比较,赢得经久不息的掌声。

伊莉娜(左一)与参赛同学合影

课堂外,伊莉娜是活跃的文化传播者。她参与策划的文化宣传活动上,中国学生教格鲁吉亚同学包饺子,哈萨克斯坦留学生展示传统舞蹈,小小的活动室成了多元文化的缩影。走进社区幼儿园宣讲俄罗斯文化时,她带来了亲手绘制的套娃彩绘,孩子们争相猜测“娃娃里藏着的秘密”。她让留学生深入感知南京,让中国学生得以窥见世界的多彩。

临近毕业,伊莉娜的手机相册里存满了珍贵回忆:第一次独立完成垃圾分类时保洁阿姨的点赞,端午节室友妈妈寄来的手工粽子,还有在“国际暑期学校”中深入了解的中国的商业发展与历史文化。这些片段拼凑出的,不仅是个人成长的轨迹,更是跨文化友谊的见证。

从归途到征程

毕业前夕,伊莉娜在笔记本上描绘着未来,她的眼中闪着光:“我想成为俄中贸易的桥梁,让更多俄罗斯人了解南京的活力与创新;也想带中国朋友去圣彼得堡,看看涅瓦河畔的冬宫与南京的明城墙一样,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教育的魔力正是如此,它让万里之外的求学路变成归途,让每一次相遇都成为生命的烙印。而像伊莉娜这样的年轻人,正用故事证明:世界的精彩,永远诞生于真诚的交流与勇敢的探索之中——她不是过客,是南来的北风;她手中套娃的第七层,藏着金陵的月光。

伊莉娜与各国留学生朋友合影

版权所有  女性抹胸开襟哺乳衣的注意事项  |  苏ICP备11032101号  |  苏公网安备 32011302320124号  |  女性抹胸开襟哺乳衣的注意事项